定心尋思 人生感悟

疼愛,是愛憐還是越界?不如人言:寧要人怕,莫要人愛

猶記幼時,家裡長輩常說一句閩南語俗諺:坐予正,得人疼。坐有坐相,才會得人疼愛。然而,近幾年聽聞一語:寧要人怕,莫要人愛
  
回想經歷過的人事物,那些好與壞、苦與樂。現在的我,更喜歡「寧要人怕,莫要人愛」。因為在疼愛之下,會不會是情感勒索包裝的糖衣?

小時候被長輩規勸「坐予正,得人疼」時,突然一頓脾氣上來。因為這句話乍聽之下,像是一種條件交換:由於做了 A ,才能得到 B 。難道「愛」,是一種條件交換嗎?
  
也許,幼時的我,曲解了這句俗諺。畢竟,大家都喜愛言行舉止有禮的人。但是,端正自己的言行,不應是為了得到別人的稱讚,或討好他人,而是自發性的生活習慣,把事情做好

▍給人懼怕感,有時是種保護
若說疼愛,如甜蜜的糖;那麼害怕,也許就是辛辣、苦澀,不是人人都敢嘗試的味道。那麼,給人「懼怕感」,或許是種保護。
  
就好比大家都喜愛稚嫩的孩童,疼愛之心下,就是捏捏小手、親親小臉,「因為看你可愛,所以才特別對你好」。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,會希望別人隨意觸摸你的孩子嗎?這是疼愛嗎?這是越界
  
會讓人害怕的人,身上就是有條明顯的界線,使人知道楚河漢界,不容逾越。
  
就像朋友、家人、同事等等之間,常發生「因為喜歡你,所以才……」、「因為看在交情上,然後就……」。過於親密黏膩的疼愛情感,逐漸消融彼此的界線。
  
如果愛,會帶來傷害。
也許,那並不是愛,只是一筆爛帳。

▍記得你是誰
不論愛人或被愛,都是幸福的。但別像耽溺在蜂蜜裡的螞蟻,最後深陷其中,無法自拔。
  
那些疼愛自己的人,
是愛你的身分地位?品格心地?
聰明才智?個性脾氣?
外型顏值?靈魂氣質?還是前途財富?
如果這些東西會改變、消失,
那你會不會害怕,有天不再被疼愛?

  
天生賦予或是努力得來的事物,應是為了自己 ( 並非指自私 ) ,而非他人。如此一來,即使有天這些事物消逝了,也不會怨懟彼此。
  
在愛裡,驚懼迷茫。
不如,寧要人怕,先保護照顧好自己,再說疼愛。

相關閱讀
人生是件絕版品,大可不必浪費生命在這 5 件事情上面
「人生」二字好寫,但活起來卻不容易。讀讀 5 個句子,一起面對真實生活,重新出發
202111-12 月份主題文章:歲末蟄伏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