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快樂嗎?」回想從前,總不敢輕言說:我很快樂。深怕如黑夜裡的仙女棒,花火稍縱即逝在一瞬間。快樂如此珍貴,怎能輕易洩漏?只能小心翼翼藏在懷裡袖間,那患得患失的心情,所謂的快樂珍寶,怎像個燙手山芋?
「你快樂嗎?」這問題看似簡單,答案卻像魚刺鯁在喉間,一時說不上來。因為,每個人對於「快樂」的定義也許天差地遠。
但生活若少了「快樂」這張色票,是否就像孟克的畫作─《吶喊》?也許,我們不妨小思「什麼是快樂」?
*本文沒有任何心理學術理論,純粹個人經歷感想。
─
▍快樂到底是什麼東西?
音樂人庾澄慶在 1994 年發表《快樂頌》,歌詞寫著:快樂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(共三位作詞人:庾澄慶、周秀、祝驪雯)
每個人對快樂的定義不同,隨著年紀增長、遭逢不同境遇,對快樂的感受也隨之變化。回想以往至今,對「快樂」的感覺,經歷了下面四個階段。
─
▍快樂,是名詞?
在學生時代或剛踏入社會時,「快樂」像是遊樂園門票,只要拿到這張門票,就能盡情在樂園裡狂歡。
而那張「門票」是什麼?是考上好學校、進入好公司、拿到好名片,彷彿擁有這些就是快樂的人。
那是什麼樣的快樂呢?
是他人、是外界、是社會給的認同,
是別人告訴我─這樣才是快樂的人生。
然而,一張有門檻性的門票、一張不停被定義的標籤,拿走了、撕毀了,就什麼也沒有了。
當時的快樂是別人給的,
別人給的東西,隨時都能拿走。
─
▍快樂,是動詞?
有形之名,終會毀壞,無法帶來永久的快樂。於是開始轉向「快樂,就是要做點什麼」。
買了其實沒有那麼需要的東西、參加勞碌奔波的旅行團、吃到胃撐已食不知味的美食,讓自己沉浸在「快樂氛圍」裡,做一個「快樂人設」。
但越快樂,也越焦躁不安,
因為永遠有更好的標的物。
如一匹追尋落日的野馬,
即使跑到世界盡頭,不過是徒勞無功。

─
▍快樂,是狀態?
歷經前面兩個階段,迷失在外界的價值標籤與認同危機後,是時候回過頭來聆聽內心的聲音。
因為無法感受自身的存在與意念,便沉迷在「有 doing 才能覺知到 being 」的狀態。
專注磨練在某件事上,也許是瘋狂工作、瘋狂玩樂、瘋狂放空、瘋狂陷溺於某種自律儀式感裡。如此而為,像是榨油般,擠出違背本性後的痛苦,才能感覺到一絲絲的存在,但這樣的自己,快樂嗎?
為了追尋快樂的追尋,
有什麼快樂可言?
─
▍快樂,是無思無念
所以,到底什麼是快樂?或許反過來思考,是不因某人、某物、某事或某種狀態感到悲傷難過。而為什麼會感到喜怒哀樂?因為有「我」在思量感受。
想著自己是否快樂時,就已經不快樂了。
在乎外在的批判眼光、急於追尋內心的自我,一旦牽涉到「我」,最終必是不快樂。
沒有快樂,也沒有難過,
並非槁木死灰麻木無知,
而是如緩流不停的河水。
快樂,在上一秒,也在下一秒,
都在河道上,但別想抓住它,
因為,是抓不住的。
外顯的快樂,是微笑、是溫暖陽光、是一杯甜甜的奶茶。
內在的快樂,也許它真正的名字是「平靜」。
無思無念,沒有索求。
是一條流動的溪水,
是游動的小蝦小魚、
是石頭上的青苔、
是綿延不斷的波光粼粼、
是一片枯葉、是一張紙屑,
是每一個當下的存在。
是接受─每個當下。
「快樂」沒有標準答案,感受也隨生活經歷而變。但現在的我,描繪出的快樂也許是─平靜,是無我。做任何事,放了太多「我」在裡頭,不過是為難自己。
歌手庾澄慶的《快樂頌》一開頭是這麼唱的:
你快樂嗎
我很快樂
第一步就是向後退一步
退一步,別只想著自己快不快樂,
也許才有機會遇見「快樂」。
*歌詞意境純粹為個人感受,與原作無關。
─
▍更多寬心文章
【你今天有開心嗎?】5 個 YOUTUBE 頻道給你歡樂和療癒:哈哈台、李子柒、阿星探店、杏子媽媽、一条
【放自己一馬】才能感受生命更多的美好 ─ 用 9 件小事,重新愛上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