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團圓已過數日,回想那些逢年過節、生日、各種紀念日或歲末跨年,那些凝聚你我的日子,到最後,是否只剩行禮如儀的形式?
始終相信,每個人都是獨立自由的個體,只因某些因緣相聚。不論是家人、同學、知己好友、兄弟閨密,即使曾經形影不離,但入夜後,縱然是你的影子,也只能獨自嘆息。
敏銳地感受在關係裡的喜、怒、哀、樂,相聚的「團圓日」,或許亦是「畢業日」。就像同窗三年,終要各奔前程,如老套之言:祝福彼此,鵬程萬里。
是以書寫 4 句人際關係裡的泥淖糾結。
與其束縛彼此,不如趁早放手,
也許結束,才是最好的開始。
─
1__離開你,到哪裡都是天堂。
習慣,就像慢性毒藥。因為習慣彼此的存在,便安慰說服自己,那些傷害不過是瑣事日常。也許,某天清醒了,才發現,離開你,到哪裡都是天堂。
那個「你」,可能是熟悉的家人、相交多年的朋友、親密的另一半或有革命情感的同事。
釋放你我間的關係,
原來被習慣制約的自己,有無限的可能。

─
2__說了再見,就別來打擾,彼此安好。
再見,到底是「再相見」?還是「再也不要相見」?
拜數位時代所賜,藉著 IG 、 FB 等社交平台,失聯多年的人,也能再見上一面。但也因為如此,不想再見的人,如千里送行,一別再別、再三告別。
刪除通訊錄、解除好友、封鎖對方,原以為斷得一乾二淨,沒想到還有共同友人。那斷而不斷的關係,如老舊的水龍頭,滴滴答答,夜長夢多。
也許網路,讓彼此還能再相見。
但只願,再也不要相見。

─
3__所謂的遺憾,是偶然?還是必然?
人們總把最深沉、黑暗的情緒丟給親近的人,因為吃定對方的包容、忍讓與習慣默許。於是像個孩子,予取予求、無理取鬧。
然而我們都知道,從 A 點到 B 點有許多條路可以抵達,表達情感也有喜、怒、哀、樂,但為何偏偏選了傷害彼此的一種?那麼,所謂的遺憾,到底是偶然?還是必然?
─
4__哪有什麼磨合?不適合,就是不適合。
人與人的關係,就像雙人共舞,一退一進,考驗彼此的默契。但拍子跟不上、腳步不協調、還踩傷舞伴的腳,我們還需要再來一首,繼續磨合嗎?
誰都不想當那個先斬斷關係的無情人,於是總說「再想想……」、「再看看……」。然而,全世界有七十多億的人*,還有那麼多尋覓契合彼此的機會,執著眼前,究竟是忠誠彼此?還是膽怯抉擇?
適合,就是一拍即合。
過多的忍耐與退讓,哪是磨合?
不適合,就是不適合。
*參考維基百科, 2020 年世界人口已達七十八億。
—
相關閱讀
‧ 日子清甜美好,哪能讓無理過客打擾? ─ 5 句關於「人我之間」的煩憂解藥
‧ 想起那些放不下的輕蔑與謠言,就讓我們讀讀寒山與拾得的故事
‧ 202109-10 月份主題文章:秋色靜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