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,人是群居動物,但我卻深感,「獨居」才是身為一個人 ─ 最美、最舒適的姿態。
細想從年初到歲末,各種節日慶典應接不暇而來:新年、元宵、端午、七夕、中秋以至冬至,或是西洋的情人節、萬聖節、耶誕和跨年。我們生活在這些儀式節慶裡,有溫暖、有歡樂,在各種人際關係裡翻來覆去,是歷練,卻也疲累。
是故有時,我更鍾愛在自己一方小天地裡,享受一個人的自由自在。你喜歡一個人住嗎?你渴望擁有自己的小世界嗎?本文將分享我愛上一個人居住的 5 個理由。
有時獨居,並非藏於深山離群索居,而是更喜「大隱隱於市」的微妙神秘感,在人群中保有自我,擁抱獨自美麗的自由。
▍在身心條件、安全考量能夠獨自生活的情況下,不妨嘗試獨居一段時日。在漫長的人生裡,經歷過「自行生活」的歲月,定會體悟到不一樣層次的「自己」。
1. 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專心感裡
在獨居的住所裡,不會有家人、室友來敲門,沒有突如其來的「要不要吃水果?」、「想去大賣場嗎?」、「能幫我下樓買東西嗎?」一個人生活後,讓人深深感受到「時間帶」的完整性。會深化與放大你的專心感,幫助你好好做完每件事。
2. 享受衣物解放的自由
身處海島台灣,夏季的悶熱、濕黏感,不論男女,在私密的居家空間莫不想好好脫衣解放、拋開衣服的束縛(若是生理女性,更能體會夏天穿內衣的不適感),即便和家人、好友同住,多少仍要基於禮貌著裝一下。若是獨居,如同入住飯店單人房,屋門關起來,隨心所欲穿脫衣,帶來更多好心情。
3. 明確掌握生活支出
瞭解自己的財務支出,是成熟成年的表現。若和家人居住、好友同事合租,舉凡日常生活採買、水電瓦斯費用和林林總總的開銷,即使全數攤分,也難客觀掌握自己實際花費的部分。
若能一人獨自生活,比較能確切知道各項實際開銷。如此一來,也好規劃日後年老退休可能需要的開支費用。
4. 瞭解各面向的自己
在自己專屬的住所裡,透過從無到有打理布置空間、下廚料理做飯或是環境清潔打掃等等,以瞭解對室內設計的風格喜好、口味偏愛或擅長的能力與短處。從這些生活事務裡,更加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。
5. 沒有偽裝、沒有矯飾,感受真正的「我」
常聽很多人說想要:「做自己」。為什麼人們無法做自己?甚至對自身感到很迷茫、不瞭解?也許其中一個原因是 ─ 外界干擾太多,使我們必須不停去分辨、回應、處理各種訊息,逐漸耗弱內在的真實自我。
若想「做自己」或「找回自己」,不妨就從「獨立生活」開始。在獨處靜謐的空間中,沒有人際關係、沒有繁文縟節、沒有「你應該、你不能」的應對進退。唯一有的是面對、聆聽和相處唯一的自己。
或許,這正是「獨居」最重要的理由。
深刻地感受自己、面對自己的好壞得失,
還有那黑暗與光明面,
沒有猶疑 ─ 活在每一天裡。
─
▍給喜歡「獨處」的你閱讀
>> 拾起散落的心靈碎片,還給自己本然面貌
>> 一個人吃飯也不尷尬 | 一蘭拉麵 ICHIRAN 台北本店 ‧ 天然豚骨拉麵專門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