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看起來很累,昨晚有睡好嗎?」、「你還好嗎?看起來好像有心事。」如果你常常被問起類似的話,或許可以閱讀這三本關於休息放鬆、睡眠的:《最高休息法》、《最高睡眠法》、《為什麼要睡覺》。
《最高休息法》內容是關於白天思考的大腦。《最高睡眠法》和《為什麼要睡覺》,則是晚上睡覺的大腦。皆以科學角度出發,觀點理性、容易閱讀。
想起近幾年常聽到「療癒」一詞,做些事情讓身心放鬆,感到幸福。也許是聞聞溫柔香氛、到熱門景點拍照打卡。我也嘗試過這些事情,但最後深感療癒首要是 ─ 照顧好自己的心和腦。
談及身心健康,大多不離飲食、運動和睡眠。拜社群所賜,我們常關注在前兩者,吃盤酪梨水煮蛋雞肉沙拉、練出堅實腹肌,拍照上傳,吸引網友目光,似乎較少談及「睡眠」。然而,以我個人來說,影響最深的卻是「睡眠」和「休息」,因而閱讀這三本書。
因為「身體的累」和「心思的累」,是交互作用的。
有心事,會睡不好;
睡不好,易產生負面情緒,看待事物更會鑽牛角尖。
《最高休息法》以「正念 ( mindfulness ) 」為主題。而《最高睡眠法》和《為什麼要睡覺》,讓人明白「睡覺」不只是閉上眼睛,進入夢鄉而已。可以知道夜晚的大腦在忙些什麼?比如有「快速動眼睡眠」和「非快速動眼睡眠」,兩種反覆交替的階段,扮演不同的功能角色。若對「睡眠」有興趣,以個人感想來說,可以先看《為什麼要睡覺》,吸收較廣泛的資訊。
( 但若已有睡眠障礙,或情緒長時間煩躁低落,應盡速尋找合適的醫生。 )
本文寫於 2022.01 。以下售價資訊、商品連結可能因活動檔期或店家官網更新而調整變動,請以官方為準。
目錄:點標題,快速瀏覽
《最高休息法》
如果你常心煩意亂、無法專注、無精打采等等,不妨閱讀此書。相較於下面兩本探討夜間睡眠,這本則是在於瞭解白天的大腦。
此書以小說的方式,帶出「腦科學」和「正念 ( mindfulness ) 」知識。故事裡的人物都有不同的「情況」,讓人很有帶入感,彷彿在親友、同事甚至自己身上看到類似的影子。
書的一開始,有個很實用的設計「消除腦部疲勞的七個休息法」。用圖文呈現,告訴我們當心累、精神渙散、感到壓力時可以怎麼做。書末,還附錄了美國精神科醫師推薦「五日簡單休息法」,可擇用適合自己的部分。

若初次接觸「正念」,可能會有點摸不著頭緒,但透過小說的故事情境,會較有感受。如果對正念有興趣,也可點此參考這本《平靜的心,專注的大腦》 ( 但這本需要花費較多閱讀時間 ) 。
《最高休息法:經耶魯大學精神醫療研究實證 【腦科學】 × 【正念】 ,全世界的菁英們都是這樣讓大腦休息》
‧ 作者:久賀谷亮
‧ 譯者:陳亦苓
‧ 定價:350元
‧ 出版社:悅知文化
‧ 出版日期:2017.11 初版 | 2021.03 初版二十二刷 ( 我所買到的 )
‧ 點此,到博客來看詳細介紹
─
《最高睡眠法》
此書重點應是所謂的睡眠「黃金 90 分鐘」。意即入睡後一開始的 90 分鐘,是黃金時段,關係到整夜的睡眠品質。
讓人聯想到,好比工作時間很長,但成果品質卻欠佳。工作時間長 ( 睡眠時間長 ) ,不代表結果就是好的。

《最高睡眠法:來自史丹佛大學睡眠研究中心 [ 究極的疲勞消除法 ] × [ 最強醒腦術 ] 全世界菁英們都在進行的「睡眠保養」》
‧ 作者:西野精治
‧ 譯者:陳亦苓
‧ 定價:350元
‧ 出版社:悅知文化
‧ 出版日期:2018.06 初版 | 2020.07 初版十三刷 ( 我所買到的 )
‧ 點此,到博客來看詳細介紹
*我購買的是初版,博客來目前銷售的是二版。比對目錄,有一個小章節不知是刪減還是併入其他,但大致相同,可到博客來看介紹。
─
《為什麼要睡覺》
在這三本書裡,這本應是我最為喜愛的,讀到許多未知、讓人驚訝的事情。除了解說「睡眠」是怎麼一回事外,還有關於睡眠的作用、作夢,與現代社會裡安眠用藥、 3C 電子科技產品的影響等等。
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三部〈為什麼會做夢?〉。以前,覺得「夢」就是白天的煩惱,日有所思夜有所夢,是想太多產生的廢棄物。
但閱讀後,重新認識夢的功能。如第 10 章標題:〈做夢是一種夜間治療〉 ─ 撫平傷痛、解讀表情,我們需要的生存能力。如果你也對「夢」有興趣,不妨一讀。
另外,書末附錄的〈健康睡眠的十二項守則〉,也可參考落實在生活裡。其實,每一條都是耳熟能詳的老生常談,但卻常知易行難。也許,就如守則所言,如果你只能遵循一條,那就是第一條:每天同一時間上床,同一時間起床。

《為什麼要睡覺?睡出健康與學習力、夢出創意的新科學》
‧ 作者:沃克 ( Matthew Walker )
‧ 譯者:姚若潔
‧ 定價:460元
‧ 出版社:天下文化
‧ 出版日期:2019.01 初版 | 2021.03 初版第 24 次印行 ( 我所買到的 )
‧ 點此,到博客來看詳細介紹
─
相關閱讀
‧ 老是心好亂、想太多?讀讀《平靜的心,專注的大腦》
‧ 療癒之地 ─ 法鼓山農禪寺 水月道場 ‧ 台北北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