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,看到一篇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廳生意的報導 ( 中央社:疫情中顯現正能量 餐廳老闆感受濃濃台灣人情味 );不只房東主動減租兩個月,餐廳老闆到市場買菜時,攤商還送他豬肝豬血,以度過現下的日子。你的人生,是否也曾出現過這樣的溫暖時刻,像是久旱來了一陣及時雨呢?想起曾經讀過一個故事。
一杯羊羹與一壺食
中山國的國君宴請國都裡的士人,大夫司馬子期也在宴席上。然而分羊羹時,司馬子期沒有拿到,他一怒之下便奔往楚國,遊說楚王攻打中山國。
中山君逃亡時,有兩個人提著武器跟在他的後面,中山君問這兩個人:「你們是什麼人?」
兩人回說:「我們的父親有次快餓死了,是您給了他一壺食物吃。父親臨死前說:『如果中山君有危難,你們一定要為他賣命。』因此前來。」
中山君仰天感嘆著:「給予不在於多少,而在是否於危難當頭;仇怨不在於大小深淺,而在是否於傷到別人痛處。我因為一杯羊羹亡國,卻也因為一壺食物得到兩名死士。」
上面內容出自《戰國策》,白話翻譯為查詢網路與自行翻譯,若有錯漏請見諒。原文如下,查詢各版本句讀、部分用字不一,應不影響原意,此版本參考自「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」。
《戰國策 ‧ 中山策 ‧ 中山君饗都士》
中山君饗都士,大夫司馬子期在焉。羊羹不遍,司馬子期怒而走於楚說楚王伐中山,中山君亡。有二人挈戈而隨其後者,中山君顧謂二人:「子奚為者也?」二人對曰:「臣有父,嘗餓且死,君下壺飧餌之。臣父且死,曰:『中山有事,汝必死之。』故來死君也。」中山君喟然而仰歎曰:「與不期眾少,其於當厄;怨不期深淺,其於傷心。吳以一杯羊羹亡國,以一壺飧得士二人。」
—
心思難測下,那些錯誤與遺憾
我只讀過〈中山君饗都士〉的片面文字,未知曉歷史背後君臣上下、各國間的利害權衡關係。
但若從表面文字上來看,以現在的語言來說,有人也許會認為司馬子期是個毛很多、情緒管理欠佳的人;然而這樣的事情,卻常發生在日常人際關係上。
一個無心行為,
卻讓對方記恨一輩子。
可能一個小東西、一句隨口的話、一個眼神,被對方視作大恩人,卻也可能是大仇人,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、在意所需不同。同一件事物,在不同時空、人事下,有著全然不同的解讀。
人的心思難以捉摸,也如此剛硬又脆弱,司馬子期因為一杯羊羹耿耿於懷,卻也因為一杯羊羹敢去遊說楚國出兵攻打,是不是既脆弱又暴勇的衝突呢?
—
願我們都能做個及時療癒之人
因為一杯羊羹亡國,對我們平凡老百姓來說似乎太沉重,但在這特別的疫情時刻,看到社群網路各種討論與議題,有人批評責罵,也有人捲起袖子募資送進疫情嚴重區。
也許我們不像大企業、大財團,有很多資源可以運用。但多為他人著想,若家中還有存糧,就別大肆採購,留給還沒買到的人;網購外送單暴增,對宅配、外送員多些體諒。
即使是一句簡單的「謝謝」、「辛苦了」,也給了別人一點溫暖時刻。
而昨天 2021/06/04 ,日本提供給台灣的新冠肺炎疫苗順利抵達。在這些疫苗中,有著日本感念當年台灣協助 311 地震的意義在。
在這段疫情的日子,想起
中山君的一杯羊羹與一壺食物;
肉攤生意應也受到影響,仍送豬肝給餐廳老闆;
多年過去,日本仍未忘懷台灣當年的協助。
一壺食物、一塊豬肝、一劑疫苗,疫情之下,願我們都能做個及時療癒之人。
每想起中山君的故事,便告訴自己,要當那個父親和兩位赴死的勇士,珍惜別人的雪中送炭。
不論現時或疫情過後,彼此都能做一個及時幫助、也避免傷到他人痛處之人。
想想中山君的感嘆:
「與不期眾少,其於當厄;
怨不期深淺,其於傷心。」
—
題外話
初讀中山君與司馬子期的故事,覺得中山君也太衰了,這種才能叫水逆吧!如果是廚房出包煮不夠,就趕緊叫外送救援,這當然是很無俚頭的想法,那時哪有 Uber Eats 、 foodpanda 。只是想表達,如果別人有意如此對待,不如就好聚好散另闢新局;若別人只是一時疏忽,下了飯局,想吃什麼就吃什麼,不更快活嗎?
—
相關閱讀
‧ 想起那些放不下的輕蔑與謠言,就讓我們讀讀寒山與拾得的故事
‧ 人若沒有高度,再小的事情也是攪擾 ─ 到台北 101 看看不同的視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