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常說:「人在天堂,錢在銀行」,和本書書名不謀而合。人的大半輩子,多在為五斗米折腰,想要錢、擁有錢,似乎成了內建基因。但這世上,卻有人不一樣,如書中描述:
「他人生中最大的矛盾,就是他和金錢的關係。他喜歡賺錢,卻不喜歡擁有錢。」
他是查克 ‧ 菲尼 Chuck Feeney 。也許我們對這個名字感到很陌生,但應該知道他的 DFS 免稅店 ( Duty Free Shop ) 。他的免稅王國,為他帶來龐大的財富。
書籍資訊
‧ 書名:天堂裡用不到錢─查克‧菲尼人生故事:一場散盡家財的神祕布局
‧ 作者:康納 ‧ 歐克勒瑞 Conor O’Clery
‧ 譯者:尤傳莉
‧ 出版社:早安財經
‧ 定價:$380
雖然擁有龐大財富,然而,菲尼卻成立基金會,將財產捐出予以基金會使用。因為,他很認同愛爾蘭古諺:「裹屍布上沒有口袋」。
書裡前面一大部分講述很多 DFS 經營過程。而整體內容,不論是他的:
‧ 免稅王國
‧ 商業模式
‧ 本書主題 – 生前捐贈 Giving While Living
都值得一讀。
而他的 5 個小孩,也未曾對父親捐出那些原本可以繼承的龐大財產有異議,這是個表裡如一的人生。 ( 當然菲尼有留部分財產給小孩 )
讀到一半,想到台灣的陳樹菊女士,長年將賣菜的收入捐助予社會。許多人覺得,錢能買到自由、買到美好快樂,但又有多少人,真正想過「人」與「金錢」的關係?
想想這一生,所為何來?
人這一輩子,到底需要多少錢呢?
錢,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
就像那句諺語:「裹屍布上沒有口袋。」
內文摘錄
‧ 我不需要很多錢,因為我不打算過那種需要很多錢的生活。
‧ 賣掉 DFS 股權後,菲尼和帕克從這筆錢中撥一部分來,安排將支票送給公司內兩千四百名長期員工。菲尼拿出兩千六百萬,帕克拿出一千三百五十萬。符合資格的包括年資滿五年的管理人員,以及年資滿十年的員工,還有之前五年內退休,年資滿十五年的員工。在附上的信中,菲尼說這筆錢是禮物,「用以顯示我們的善意、珍惜,以及友好之情。」
‧ 雖然菲尼節儉成癖,但他並不刻薄小氣。
‧ 「我只是決定,我的錢已經夠用了。錢不能支配我的人生。我是那種表裡如一的人,」菲尼告訴蜜勒。「對某些人來說,錢很有吸引力,但你一次也只能穿一雙鞋。」
‧ 「如果我口袋裡有十元,我今天用這些錢來作點好事,那麼這些錢就已經產生了價值十元的善果。今天你給的錢,明天就可以生出善果;但放著賺五%的利息,就生不出什麼善果了。」他說,他很認同那句愛爾蘭的古老諺語:「裹屍布上沒有口袋。」
‧ 他人生中最大的矛盾,就是他和金錢的關係。他喜歡賺錢,卻不喜歡擁有錢。
‧ 花錢不是問題,但要花得有意義,那就是個大問題了。
相關閱讀
‧ 做一個說得出「我買得起」,更敢說「我不要了」的人
‧ 自己的靈魂,請自己照顧;儲蓄一份「平靜和快樂」的財富資產
用喜歡的方式,追蹤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