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這輩子,總共需要多少衣服呢?」大概沒有人會去計算這件日常小事,但越是習以為常的小事,越可能在無形中吃掉原本可運用的時間與金錢;不論是治裝費、清洗整理衣物的時間,或是困擾外出服裝的搭配。
「欲望無限」,帶來的煩惱也越多。也許,利用管理衣架的數量來限定衣服的數量,就能拿回更多人生的自由時間!
「20」個衣架,是小早鳥透過多次檢視、瞭解平日的生活習慣後而得的數字,可視自身的情況而定。
在這裡是以「夏季」作為範例,含居家與外出服的上衣、內搭、下著,但未包含內衣褲、襪子等,用20個衣架即可吊掛收納完成。
快速透過下列 3 個步驟,記得,找一個安靜的午後、一個下午快速決定,才不會三心二意。 ( 當然,若已是購物狂、囤積癖就不在此限了 )
–
◆ 合作聯繫:aneblife@gmail.com
目錄:點標題,快速瀏覽
1. 描繪你的生活場景 ─ 瞭解活動場域 ‧ 日常習慣。整理衣櫃前,先為你的生活說一個故事吧!
因為隨著社會身分、年齡等,在每個階段會選購不同的衣飾,試著回想近兩年的生活,與未來一年生活上可能的變動,視工作、社交、私人等場景,留下/購入衣服。
以小早鳥的情況來說,衣物大致分為幾種類型:
(1) 工作服:
‧ 上衣x 5
‧ 內搭x 2 (背心、小可愛)
‧ 長褲x 4
因為工作的場所不用穿著太過正式,所以將假日的外出服也歸在此類,頂多替換成較輕鬆的便鞋或寬褲,以輕簡衣物數、減少整理的時間。
(2) 正式服:
‧ 上衣x 1
‧ 外套x 1
如拜訪客戶、面試、出席婚喪喜慶等場合。這類型的衣服和第一類的「工作服」,有些是交替共用的,同樣地,可避免有過多衣物。
(3) 居家服:
‧ 上衣x 2
‧ 短褲x 1
‧ 長褲x 1
即在家裡或是到住家附近的便利商店、大賣場等穿的休閒服。
(4) 運動服:
‧ 上衣x 1
‧ 薄外套x 1
‧ 長褲x 1
因為有固定爬山或騎 ubike 的習慣,所以會有輕便運動服。但因為只爬市區郊山,所以衣物量不多 ( 若有爬大山,數量肯定不只這些 )
夏季衣物多較輕薄,晚間沐浴時,可以順便手洗,晾曬一夜,很快就乾爽了,所以也無需太多的衣服。
在這個過程中,需要徹底瞭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,比如,一時興起買的瑜珈服,若沒有持續上課或練習,就果斷送人吧!
–
2. 衣物的分手課題 ─ 斷捨離
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─山下英子,所提倡的「斷捨離」整理術:
「斷絕不需要的東西
捨棄多餘的廢物
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」
小小一個改變,卻能讓生活有所轉變、煥然一新,但唯有落實到每個人的生活脈絡裡,才能找到真正適合的方式。
以小早鳥本身的情況來說,會斷捨離的衣物有:
(1) 一年以上未穿、穿不下、不舒適、不適合目前的身分或年紀等等。即使再喜歡,也會將衣物回收或轉贈。
(2) 是喜歡的衣物,也適合自己的身形,但數量過多、重複。留存下來,日後會花費太多時間整理。
–
3. 限制 ─ 讓自己得到更多自由
留下真正需要的衣服後,最後再利用「衣架數量」再檢視、淘汰一次。( 若不喜歡摺衣服,透過吊掛收納也很方便省時 )
以目前 20 個衣架來說,掛放到衣櫃後,若每天打開衣櫃時,都有種清爽的自在感,就是適合自己的衣物數量。
或是在洗衣服、整理衣服時,開始出現
「這禮拜要洗的衣服怎麼這麼多?」
「有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做這些事嗎?」
心裡出現這些聲音的時候,就會想去整理衣櫃,而且是當下馬上開始做淘汰。
但也會視季節更替、社交場合等等,適時地增減。正式場合、特定的日子,還是要妝扮一下,讓自己和旁人也開心。但平時,自信、自在、乾淨、舒適,就是合適的打扮。掌握衣物量的同時,也別過度委屈自己。
–
數字只是一個大概的限制,像是心裡的小警鈴,當衣物開始超量時,就如同銀行帳戶裡出現了透支,可能是治裝費用、可能是整理時間。何不找尋自己的小平衡,讓生活更自由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