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在網路上看過一句話:你的氣質裡,藏著你讀過的書,走過的路,與愛過的人。
用來解釋品牌,也許頗有相似之處。大家都想做品牌,也知道品牌這件事,但品牌到底是什麼?怎麼做?卻又說不上來。
對於這種抽象的東西,我也困惑良久,但沒有心思想那麼多(畢竟每個月要達到公司的KPI,只能顧及眼下,然後就是失衡地灑一堆狗血促銷)。
但後來慢慢有了一些感覺,也許做品牌,就像做人一樣。
品牌如同一個人的氣質與個性。如果品牌是一個人,不是他的衣著,而是氣質,吸引了你。
那些走心文案、注目視覺,都是外表。但品牌,是一種內化、一點一滴,一分一秒累積而成的,也許就像一個人的氣質吧。
從小,不論在家庭或是學校,總有一套規矩教你如何「做人」。歷經家庭、學校、職場的歷練與碰撞,即使踏入社會後,也不斷地調整、修練自己。在團體中,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因為,你就是你,這就是品牌。即使大家穿著同一套制服(類似的文案風格、視覺設計),但有些人還是能脫穎而出(同業競品)。
文案、視覺,這些都是技術、技巧,是匠氣還是匠心,就看品牌的內涵與精神了。也許可以模仿,但就像交友,日久見人心,那些你願意花時間、精力一起走下去的,才是真正想擁護的朋友(品牌)。
有些人會說,「行銷」像是化妝師,將商品或服務修飾包裝,呈現在消費者面前。你會愛上一個品牌,有些是日久生情,剛開始不以為意,也許產品力好、服務不錯,慢慢就愛上了。有些則是一見鍾情,這種就是定位十分鮮明清楚,你一靠近,就感覺到熟悉的味道,屬於你自己的味道。
如何做品牌,也許就像做人一樣,好好生活、用心生活,好好待人、用心待人,如此而已。(好好做產品/服務、用心做產品/服務,好好對待消費者、用心對待消費者)
—
* 這篇文章,原先寫於 2017/10/01 ,近日整理放上。約隔一年,寫了篇〈品牌,就是你的「三觀」〉
* 工作時的小想法,也許仍有疏漏不足。
* 照片攝於: CITYLINK 松山 往 台北松山意舍酒店 amba 的空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