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電腦打字、表情符號、音頻和視頻當道的現代,不知還有多少人會提筆寫字?更別說需要靜心磨墨的書法毛筆字了。然而,傳統的書法藝術,仍滋養著日常生活的每一刻。您是否聽過「董陽孜」老師的名字?也許不是那麼熟悉,但相信對於:
‧ 台北車站
‧ 金石堂書店
‧ 雲門舞集,或
‧ 中華民國「出境、入境」查驗章
等等的題字不陌生。而這些,都是董陽孜老師的作品。

更多美字,一起到北美館欣賞展覽吧!

| 董陽孜:行墨 Moving Ink

‧ 展期:2019/12/14-2020/03/08
‧ 地點:臺北市立美術館
‧ 展間:二樓 2B、一樓 1A 和 1B
‧ 票價:全票 $30
‧ 地址: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 3 段 181 號 ( 近捷運圓山站 )
‧ 展覽資訊:http://bit.ly/2SHEqSf
‧ 開放時間:
週二至週日 09:30-17:30
週六延長至 20:30
週一休館
* 勿使用閃光燈拍照
* 因應武漢肺炎,請戴口罩入內,並於入口處配合量測體溫和使用酒精機消毒
在「行墨」這場展覽中,除了傳統印象裡,講求筆墨、結構的傳統書法外,更多的是宛如繪畫、筆墨奔放的現代書法,書畫合一如字如畫的藝術。

浩如烟海
1997
138 X 254 公分
墨 / 紙
出處:隋‧釋真關〈夢賦〉
行走在各幅字畫間,其實有些作品難以領悟,但隨著展覽牆面而行,


墨無色,在筆觸輕重濃淡間,
好似爬山時,
一筆輕 一筆重,
如微風 如強風,
吹響山林。
每過一座山頭,
天色就不同了,
那種雲流風行的變化莫測。

〈前赤壁賦〉
且夫天地之間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盡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
2006
182 X 732 公分 ( 八聯幅 )
墨 / 紙
出處:宋‧蘇軾〈前赤壁賦〉
也許不懂結構技法,
但觸動了當下的感動已足矣。




展區有一、二樓,在一樓年表牆附近,有個小螢幕,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老師的作品。不論是團體機關、公共場所、海報、書封等等,都有老師的題字。


若想前往參觀展覽,可先上 YouTube 搜尋「董陽孜」,有一支「行政院文化獎第三十一屆得主—董陽孜」的影片,了解一路以來的創作心路歷程。


| 展場部分作品 ( 按年分排序 )

知其白守其黑
1980
69 X 24 公分
墨 / 紙
出處:老子《道德經》第二十八章

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
1998
358 X 483.5 公分
墨 / 紙
出處:清‧林則徐

右幅
人生何處不相逢
2002
234 X 52 公分
墨 / 紙
出處:宋‧晏殊〈金柅園〉



任所適
2003
360 X 873 公分
墨 / 紙
出處:《中阿含經》卷十三

無可無不可
2009
137.5 X 137.5 公分
墨 / 紙
出處:〈論語‧微子〉

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
2013
144 X 304 公分 ( 四聯幅 )
墨 / 紙
出處:老子《道德經》第八十一章
| 同場加映 一日小旅行

看完書法展後,北美館附近還有文化古蹟「台北故事館」和美食餐飲、農產市集「MAJI MAJI 集食行樂」等景點,為自己安排個一日小旅行吧!
| 董陽孜:行墨 Moving Ink

‧ 展期:2019/12/14-2020/03/08
‧ 地點:臺北市立美術館
‧ 展間:二樓 2B、一樓 1A 和 1B
‧ 票價:全票 $30
‧ 地址: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 3 段 181 號 ( 近捷運圓山站 )
‧ 展覽資訊:http://bit.ly/2SHEqSf
‧ 開放時間:
週二至週日 09:30-17:30
週六延長至 20:30
週一休館
* 勿使用閃光燈拍照
* 因應武漢肺炎,請戴口罩入內,並於入口處配合量測體溫和使用酒精機消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