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,隨手發了一則限時動態:「你今天有買東西嗎?今天逛了寶雅、大創,只買了購物清單上的東西,沒買其他的。沒有多花錢,回家的路上也不用提大包小包,超級輕鬆!我想,這是斷捨離,帶給我的快樂。它讓我知道,什麼才是內心真正想要的。」
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的觀點想法,受到大眾的質疑、反思、批判、對抗、包容、接納、共處。「斷捨離」之所以廣為流行,主要是因為 10 多年前山下英子出的書籍,而受到世人的關注(若有興趣「斷捨離」最初的來由,點此,看維基百科解說)。
每個想法觀點,你我都會依據個人的生活經驗去理解和詮釋,就好比同一本書,大家感受到的意涵,可能不盡相同!
在接觸「斷捨離」後,與這幾年生活、心思上的轉變,這件事對我而言(也就是我個人的感受),
「斷捨離」
並非是把家裡弄得家徒四壁、空無一物、
對消費嗤之以鼻、
對購物反對冷感。
而是,透過和物品相處互動,
更了解自己的內心。
即使買到不適合的物品,也不會害怕浪費、過不去心裡那道坎而不敢捨棄,只能勉強留下,卻看了心煩生厭!只要好好道別,也許轉賣、贈送、回收,即便是丟棄,也是一種出路選擇。
斷捨離,
讓我學會沒有任何一件事是「恆久不變的」。
告別離去,才是人生常態。
無須矇騙自己的心,
已經使用不到的物品,就坦然放手。
誠實面對,才能繼續走下去。
‧ 以上內容略增修標題、文字,原文為〈斷捨離教我的 2 件事〉於 2023.08 發表在 IG 。
–
‧ 追蹤社群:YouTube | Instagram
‧ 更多斷捨離文章
>>【這個月不刷卡】卡費 0 元帳單,少用信用卡的 3 個原因
>>【一個人搬家打包】只要 3 小時?全靠斷捨離的神奇魔力